- 2022-7-1 2023年武漢市非物質文...
- 2022-6-8 科技項目申報
- 2022-6-9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2022-6-9 合肥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2022-6-8 發明專利申請
安徽省項目申報
為深入貫徹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和技能人才培養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結合安徽的特定區位、特色飲食文化、特殊技藝傳承,發掘地域名特小吃資源,引導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通過掌握“一技之長”、成為皖廚師傅,實現更好*創業,根據“創業江淮”行動計劃(2021-2025年)部署安排,決定實施皖廚培育工程。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安徽省政策代理免費咨詢:198 5510 8681 0551-65300518
一、適當擴大皖廚培育工程的覆蓋范圍
1.皖廚培育主要面向脫貧人口、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以下簡稱“兩后生”)、農村轉移勞動者(含新生代農民工、退捕漁民)、城鎮失業人員、退役軍人、*困難人員(含殘疾人)等重點群體開展免費培訓。
2.對于符合年齡條件的民宿、農家樂等鄉鎮以下餐飲行業從業人員及靈活*勞動者(領取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者除外),也可統籌納入皖廚培訓范圍。
二、統籌做好皖廚培訓項目的遴選認定
3.各地在綜合考量本地地域特色、飲食習俗、產業業態等基礎上,梳理當地群眾*度高、*創業帶動性強、*具本地飲食文化特色的地方名特小吃品種,編制當地皖廚培育項目,具體培訓內容可采取“1+N”方式設置,即一個主打餐飲種類,加輔助面點、小吃、飲品、佐餐等,如淮南牛肉湯+酥油燒餅、小菜。原則上每縣(市、區)皖廚培育項目不超過1個。
4.各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會同相關部門積極會商、研究論證,對當地皖廚培育項目進行遴選,自主確定培訓內容、課時安排、補貼標準、培訓及結業考核方式等,建立本地皖廚培育項目名錄,并參照省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制定的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開發工作指引,編制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試題庫和培訓考核大綱,報省廳備案后實施考核和發證。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會同相關部門對各地建立的皖廚培育項目名錄適時予以備案并公開發布。各地可根據項目實施、市場運行等情況,對本地皖廚培育項目進行*化更新,實行動態管理。
三、切實加強承訓單位的認定管理
5.各地要充分集聚調動*培訓資源,可在當地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知名餐飲企業及社會培訓機構等中,遴選一批定點培訓單位,由人社部門會同商務、餐飲協會等部門(組織)共同認定,負責承接皖廚培育項目。同時,對眾多經營皖南菜系、沿江風味和沿淮美食等各具特色的美食店鋪、餐飲商家及小吃攤點,只要有場所、有設備、有師傅且符合消防、建筑、衛生防疫等要求,及時承擔皖廚培訓項目并及時予以認定。
6.各地認定的承訓單位,要向社會公開,實行“掛牌”管理。對上年度培訓后*創業率(以統計之日計算時點數據)總體超過80%的培訓單位,應當納入各市職業培訓獎補對象范圍。對培訓質量較差、學員負面評價甚至投訴較多的,要及時督促整改或注銷其承訓資格。
四、積極推進參訓人員的技能評價
7.參加皖廚培訓合格的,頒發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成為皖廚師傅。鼓勵皖廚師傅申報參加烹飪類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按照“誰用人、誰推薦、誰*”的原則,農家樂、民宿等餐飲商家皖廚師傅可憑累計工齡申報相應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具備評價資質的承訓單位,自主實施專項職業能力考核及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發證;不具備資質的,可委托其他具有資質的評價機構實施,*評價發證均納入全省技能人才評價系統管理。參加專項職業能力考核及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個人無需交費,參照《關于進一步明確初次參加職業技能評價費用免除有關事項的通知》(皖人社秘〔2021〕75號)確定的“六類人員”補貼標準,認定補貼直接補給實施評價的承訓單位或委托的評價機構。
8.*化皖廚師傅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方式和內容。申報中式烹調、中式面點初級工至高級工等級認定的,理論知識考核題庫由省職業能力鑒定中心統一開發,主要考核食品衛生(A)、安全生產(B)、廚房管理(C)、餐飲文化及培訓能力等(D)知識模塊。初級工主要考核A、B模塊,中級工增加C模塊,高級工再增加D模塊。操作技能部分,有關菜肴制作模塊可依據相應專項職業能力考核成績折算。支持各地靈活運用烹飪現場考核、菜肴制成品評審、客戶滿意度等多種方式實施皖廚師傅技能評價。對長期從事烹飪制作、廚藝精湛且具有帶徒傳技能力的皖廚師傅,可破格(申報條件中累計工作年限縮短一半)申報烹飪類高級工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五、規范做好皖廚培訓的組織實施
9.各市、縣(市、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統一發布皖廚培訓招生公告,包括培訓項目、內容、方式和承訓機構、課時要求、補貼標準等,由勞動者自主選擇培訓機構參與培訓。報名比較零散難以單獨開班的,可由人社部門統籌調劑。
10.達到開班條件的,承訓機構登錄(登錄賬號向所在地人社部門申請)“安徽職業培訓信息管理系統”——“開班申請”模塊,選擇“培訓類別”——“皖廚培育”,將培訓機構基本信息、學員信息和培訓信息錄入,經當地人社部門進行系統審核同意后,按照開班申請明確的事項組織實施,并接受當地人社局動態監管。
11.實施“理實一體化”培育,突出實際操作技能訓練,技術理論知識應貫穿于其中,無需專門講授,但應安排4—8個課時講授綜合知識。可利用集中時間或碎片化時間學習,累計計入總課時。
12.培訓完成后,在當地人社局派員或委托具備資質的第三方指導監督下開展結業考核。結業考核應以現場技能實操為主、理論(筆試或口試)為輔的方式進行,通過現場作業、典型小吃制作的方式評定,強化對全流程技能操作的考核評價。考核合格的發放專項能力證書。當地人社局將皖廚專項能力證書發放情況報同級財政局,于20個工作日內將補貼資金撥入承訓單位在金融機構設立的基本賬戶。
13.勞動者可在省內自主選擇培訓項目和培訓地點參加皖廚培訓,并按照省市兩級工種目錄及補貼標準免除培訓費,相關補貼按規定由培訓單位所在地人社、財政部門按規定支付。勞動者每年*多可免費參加3次皖廚培育項目培訓,同一項目不可重復享受補貼。
六、著力加強皖廚宣傳推介工作
14.編寫安徽名特小吃讀物。省廳將大力推介“黃山臭鱖魚”等味道醇厚的皖南菜系、“小籠湯包”等清爽濃香的沿江風味及“淮南牛肉湯”等鮮香爽辣的沿淮美食,并輯錄成冊,系統介紹安徽地方特色菜肴、面食、小吃(飲品)運用的刀法與烹調技法、中式面點成型技術和成熟方法等烹飪、制作的皖廚技能技藝。各地可結合實際,編印展示當地餐飲特色的美食讀物。
15.舉辦安徽名特小吃文化節。在省級餐飲行業協會承辦的小吃產業發展大會的基礎上,通過省級主辦、各市協辦等形式,組織開展名特小吃展示、技藝表演、非遺產品宣傳及小吃文化論壇等活動,通報小吃產業發展狀況,開展小吃制作技能體驗,讓安徽名特小吃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16.開播皖廚美食類電視節目。省廳將會同安徽衛視打造一檔皖廚電視節目,引導廣大觀眾走進名特小吃制作的臺前幕后,講述皖廚*創業背后的故事,展示皖廚名師職業風采。各地可圍繞“鄉土、鄉情、鄉愁”,將當地皖廚培育做法搬上銀幕,與我省文旅資源開發、招商引資推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區域互融等有機融合,吸引更多皖籍外出務工人員回皖學技、回鄉創業。
17.組織皖廚技能技藝對抗賽。各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相關部門,開展皖廚技能技藝賽事,推動皖廚技能交流、切磋,展示地域名特小吃風味,促進*皖廚技能人才脫穎而出,進一步增強皖廚職業榮譽感和感召力。
七、保障措施
18.加強組織領導。各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牽頭抓總,會同財政、商務等部門立足職責分工,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分年度工作計劃,形成協同推進的皖廚培育工程的工作合力。加強指導督導,搞好組織調度,定期研究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困難。開展績效評價、跟蹤問效,及時調整完善政策措施,努力將皖廚培育工程打造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19.強化資金保障。皖廚培育項目培訓、評價及獎補等經費由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項資金和*補助資金給予保障。各地可參考省*技能培訓工種(增補)目錄及補貼標準,結合皖廚培育相關項目技能含量、難易程度、培訓時長、成本開支等因素,合理確定培訓課時和補貼標準。參訓人員中的*困難人員、零*家庭成員和“兩后生”,完成規定課時滿80%且取得專項能力證書的,按每人每天50元標準給予生活費補貼。
20.務求工作實效。各地可依托技工院校等培訓單位,遴選一批技藝精湛、業內公認的安徽名特小吃烹飪名師、廚藝大師及知名師傅,大規模開展皖廚職業技能培訓,持續提升培養能力和質量。力爭到2025年,全省參加皖廚培訓并取得專項能力證書的皖廚師傅中,培育1000名取得高級工以上技能等級的皖廚名師,基本形成我省名特小吃產業“一城一品牌、一店一特色、一人一絕活”的餐飲行業新格局。
下一篇分享:安徽省企業申報政策學習